

8月30日,海通恒信(01905.HK)发布了中期业绩报告。报告显示,公司于2023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42.86亿元人民币(下同),同比增长4.7%;实现净利润8.08亿元,同比增长5.6%。截至2023年6月30日,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,287.99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3.4%;权益总额达到194.63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3.4%。
公开数据显示,海通恒信是中国优质的融资租赁公司,也是海通证券的租赁平台和重要战略板块。公司专注于提供多元化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服务,业务涵盖融资租赁、经营租赁、保理、委托贷款及其他贷款业务。截至2023年6月30日,公司的前三大收入来源分别为融资租赁业务收入、服务费收入和经营租赁收入,合计分别达到人民币36.13亿元、3.83亿元和2.82亿元。其中,融资租赁业务和经营租赁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2.3%和7.2%。
发挥综合优势,业务、客户发展战略有效落实
在业务发展战略上,海通恒信秉持“一体两翼”的原则。一方面,通过总部的六大业务部门实现行业聚焦,累积行业经验,形成核心竞争力。另一方面,则通过高效地构建分支机构网络,成功深耕各地市场,实现属地化经营。这种策略不仅快速响应了客户需求,也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。当前,公司总部设在上海,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0家分公司,也在境外如香港、天津等地设立了多家附属公司,确保了广泛的市场区域和客户覆盖。
在客户发展战略上,海通恒信采用“一大一小”的客户战略,形成均衡且多元化的客户基础。公司客户涵盖大中型企业集团、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、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客户。通过为这些不同规模和特性的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,公司不仅保持了规模与利润的均衡增长,亦有效分散了信用风险。
两套发展战略相辅相成,形成了海通恒信长期成长的核心竞争力,也是其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石。这不仅增强了公司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中的韧性,也为其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。2023年上半年,海通恒信紧紧抓住了国家产业升级以及绿色转型发展带来的机会,持续开拓大客户和大项目,加大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资本市场偏好的项目开发力度。同时,在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方面,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不断推进对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支持。
把握行业复苏机遇,各项业务协同推进
2023年上半年,随着中国金融政策的持续加码,实体经济呈现质与量兼备的增长,为经济复苏铺平了道路。融资租赁依托其紧贴实体经济的特性,发挥了产融结合的独特优势,逐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。值得注意的是,多地政府如天津、广州、厦门等,也相继推出鼓励措施,将融资租赁业务纳入金融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,进一步提升了该行业的发展潜能。
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,海通恒信精准捕捉经济复苏的有利契机,全面开拓多个战略性新兴领域。期间,为紧密契合国家的“十四五”规划以及专注的产业政策方向,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、绿色租赁,以及数字经济领域展开了深度的布局。2023年上半年,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,投放规模已经超越人民币98亿元,占总投放的31%以上;在绿色租赁方面,以实现“双碳”目标为核心,投放资金超过人民币72亿元,占总投放比重超过23%;在数字经济领域,上半年的投放规模也达到了人民币17亿元以上。
此外,海通恒信亦积极推进在消费电子、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电网以及新材料等纵向一体化产业链的业务拓展,这些均是紧贴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方向,具有高度的市场发展潜力,是公司深度探索和瞄准的长期增长引擎。同时,对具有深厚业务基础的新型基础设施、城市公用、医疗健康、工程建设等领域,公司亦持续加强对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优质国有企业、行业领军企业的业务覆盖,维护发展好优质客户以巩固业务结构。
总体来看,业务布局方面,海通恒信资产基础夯实、结构清晰稳健,在新兴行业发展显著,并在深耕领域保持优势。战略规划方面,公司则通过精确的业务发展蓝图和客户经营策略,展现了强大的市场扩张潜质。未来,伴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渐回暖,公司成长前景较为明朗,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。